复盘的方法论和技巧

运营智库-首页    认知升级    个人成长    复盘的方法论和技巧

我想快速成长,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?

 
成长有两个来源,一个是向外看,一个是向内看:
 
· 向外看:也就是学习他人的经验,然后嵌入到自己的体系中,从而拓展知识的宽度和厚度。
· 向内看:也就是学习自己的经历,将碎片化的、表面的感知,通过系统性的方法,沉淀为体系化的知识。
 
无论是向外看,还是向内看,我们都可以通过复盘来得到。
 
复盘有两个思路:
 
· 其一是从经历中找到金子,也就是经验萃取;
· 其二是从失败中找到教训,也就是反思提升。
 
本文重点介绍前者,也就是经验萃取。曹将根据之前的多次复盘经历,制作了一份提纲式的工具表,如下:
 
↑ 回复「萃取」可得高清PDF版
截止日期:8月11日24:00
 
接下来,我们系统性地讲解如何使用这个工具。
 

01 复盘是什么?就是总结经验。

 
复盘的概念来自围棋,指的是:
 

1.双方下完棋后,重新回顾全程

2.检查中间自己和对方哪些做得好、哪些做得不好

3.分析好坏的原因

4.总结规律,好的就吸收,不好的就思考解决方案

5.继而指导下一次的比赛。

 
用大俗话来说就是:总结经验。
 

02 哪些可以复盘?没有限制。

 
复盘的对象没有限制:
 
第一,复盘自己的经历,如发问卷的方法、整理资料的方法。
 
↑ 如何准备视频会议
 
 
↑ 如何将特定指标放入 wind 的模板中
 
第二,复盘他人的经历,如理发师的工作流程、公司师父的演讲策略。
 
比如去理完发,回顾 Tony 老师的全流程,我们可以得到一整套可移植的工作流:
 
· 先粗剪,得到大概模样。
· 再精修,得到目标发型。
 
我们的工作不也应该如此?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尽善尽美,先做到 70 分,再冲击 90 分。
 
再比如看完一节微课,复盘对方的课程设计,为我所用。
 
↑ 一则微课的设计逻辑
 
第三,复盘团队的经历,如一个项目结束后,复盘整个项目的流程。
 
↑ 复盘得到项目操作手册
 

03 如何做好复盘?五步法。

 
其实从复盘的起源中,我们便可以归纳出五个关键要素:
 

1.回顾经历

2.评估结果

3.分析原因

4.找到规律

5.运用迭代

 
接下来,我们一个个来看。
 

第一步:回顾经历

 
在回顾经历时,传统的方法是像日记一样,一字一句写下来。但是,为了提升效率,个人比较偏好于借助 STAR 模型来完成:
 
 
 
· Situation(情景):做这件事的背景是什么。
· Task(任务目标):目标和任务是什么?
· Action(行动):围绕任务和目标,采取了哪些行动?
· Result(结果):最后取得了怎样的结果?
 
因为经历是后续所有内容的来源,所以这里会多一点笔墨:
 

1. 情景

 
简单来说就是:在什么时候,什么背景下,XX面临了什么问题/挑战,需要谁来负责。
 
 
 

2. 任务目标

 
任务目标的回顾必须符合 SMART 原则中的 S、M和T(因为事情已经做完,A和R是肯定的)。
 
 

· Specific:具体的。

· Measurable:可测量的。

· Time-bound:有时间限。

 
所以,描述目标时:
 

· 不能说一个大而全的目标,比如要完成一个活动(不具体)。

· 不能用「很多」「大量」「有效」等词,而要说明清楚具体的数字(不可测量)。

· 不能忘了时间限制,这是评估完成情况的重要条件(没有时限)。

 
一个表述模版为:
 
 
XX要求我在XX时间内,完成XX的XXX,包括了XXXX。
 

3. 行动

 
行动的描述有两个逻辑:
 
· 时间逻辑,也就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,梳理做了哪些事。
· 主题逻辑,也就是按照主题展开,分类描述做了哪些事。
 
 

4. 结果

 
结果的表述核心要求只有一点:需要具体,而非泛泛而谈。
 
 
 
好了,这里我们用一张图,简单回顾一下如何结构化地回顾经历:
 
 
 

第二步:评估结果

 
结果评估的核心点在于:对比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关系。
 
如果达成了目标,那么接下来的复盘核心点则围绕「经验萃取」展开;如果未达目标,复盘的核心点则是「差距与改良」。
 

第三步:分析原因

 
分析原因的核心,在于找到成功/失败背后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。
 

· 主观原因:因为自己的努力/遗漏/怠慢而导致的结果。

· 客观原因:因为外在的环境(时机/他人的帮忙)等导致的结果。

 
在这里,很多人容易走入一个误区:功劳在己,责任在他。
 

· 如果结果达到目标,那么会归因于自己的努力;

· 如果没有达到目标,那么会归因于客观条件不支持。

 
为了避免这个问题,一定要综合来看,否则容易骄傲自满或怨天尤人。
 
 
 
一般来说,我们复盘的对象聚焦在「主观原因」上,因为这相对可控。而客观原因则更多是去适应它。
 

第四步:找到规律

 
接下来是最重要的一步。
 
前面的内容仍然停留在素材层面,到了这一步,我们要将素材整理为系统性的知识或操作路径。
 
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?
 

1.流程法

 
如果是重复发生的一连串事项,可以把它总结为工作流程,以后参考进行即可。例如策划一场活动,提炼一套操作方法。
 
↑ 活动策划流程
 
↑内容运营全流程
 

2.清单法

 
如果是重复发生的单点事件组合,那么可以考虑把它们总结为清单,以后对照打钩即可。例如针对检查错别字,我们总结了一套检查清单。
 
 
↑ 错别字检查清单
 

3.提炼法

 
将感性的经历提炼为理性的方法/道理,从而对未来起到指导作用。在这里,提炼是从多个案例中找到共性,继而归纳出通用的方法。
 
 
 
 
↑ 报告类标题写作提炼
 

4.理论法

 
我们做的很多事情,都是专业理论的具体运用。那么我们可以找回书本的知识,回归基本的逻辑。
 
例如,做了很多次活动运营后,回归到《消费者行为学》,发现基本逻辑都可以回归到认知的路径中。
 
↑ 只要是与认知相关的,都可以回归《消费者行为学》中的认知路径
 
这里有个技巧,那就是:完成一个新任务后,那就看看相关的书(最好是教科书),大概率会找到背后的逻辑。

 

第五步:运用迭代

 
有了以上的准备,接下来便是运用萃取出来的经验。
 
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,这些方法有时候很难套用到新场景。为什么?因为没有考虑到它的挑战点和风险点:
 
· 挑战点:影响成功的难点环节。比如要写好一篇文章,即使流程知道,但也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挑战,即如何找到灵感。
 
· 风险点:影响成功的风险环节。比如要持续运营好一个自媒体平台,有个重要的风险点,那就是敏感内容不要涉及。
 
 
针对挑战点和风险点,我们需要明确对应的解决方案。常用的解决方案有:
 
· 备选方案,即如果这条路走不通时,可以选择哪条路。
· 负面清单,即哪些事情不能做。
· 利益相关者,即可以向谁求助。
· 信息渠道,即可以在哪里找到对应的关键信息。
· 方法工具,即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战胜难题。
· 止损建议,即遇到什么情况,需要果断放弃。
 
接下来,就是实践与运用。
 
 

04 总结

 
好了,到这一步,我们基本把复盘中的经验萃取方法过了一遍。
 
经验萃取是从经历中挖出金子。
 
要完成一次成功的经验萃取,需要:回顾经历,评估结果,分析原因,找到规律和运用迭代。
 
1.经历回顾可按照 STAR 模型展开:
 
2.评估结果是看完成了多少目标,重点看做得好的地方。
 
3.分析原因则是看哪些是主观原因,哪些是客观原因,我们的经验萃取重点看主观原因。
 
4.找到规律有四个方法:流程法、清单法、提炼法和理论法。
 
5.在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明挑战点和风险点,并给出解决方案。
 
最后,送给大家这个工具:
 
回复「萃取」可得高清PDF版  

 

作者:曹将

公众号:曹将

 
2021年12月25日

行业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