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才能高效学习?

运营智库-首页    认知升级    个人成长    怎样才能高效学习?

 

 

作者 l 吕逸少  编辑 l 易小飒  

来源 l 吕逸少(ID:free1167)

分享 l 粥左罗(ID:fangdushe520)

 

如果你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,如果你总是花了很多时间,却过不了多久就完全忘记,那这篇文章就是你的救星。
 
文章中总结的学习方法,实实在在地帮我完成了从学渣到高校教师的转变。
 
先说下学习的基本原理:
 
学习效果=学习时间+学习方法。
 
虽然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学习效果,但是归根结底核心原因就是这两个: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。
 
这篇文章会分别从「学习时间」和「学习方法」两方面,帮你构建一套提升学习效果的方法论。
 

构思这篇文章花了好几天时间,在知乎问题“怎么才能心无旁骛地学习?”下获得7万点赞,建议从头到尾认真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启发。

 

 

 
01
关于学习时间
你需要知道这4点
 
 
 01  学习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 
 
很多人应该都有类似的经历:看了一天书,记住了书里的很多内容,但只是记住了内容。
 
这就是全部的学习过程吗?当然不是。
 
在学习的过程中,有一个误区就是仅仅是把里面的内容记下来,但是对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或者意图完全不关心。
 
如果自己不思考,那是完全没有用的。
 
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,需要你用已经理解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。把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融合,就是把知识进行体系化的一个过程。
 
为什么很多人花了大量的精力去看书或者文章,却感觉什么都没有学到,根本原因就是你的知识是碎片化的,点和点之间缺少联系。
 
所以,在学习这件事情上,并不是投入时间越多越好,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才能有更好的效果。
 
 02  学习时间是你无法掌控的 
 
很多人列了一天的学习计划,密密麻麻的,几乎没有给自己一分钟的休息时间,似乎这样就可以做到最大化地利用和管理时间。
 
但是你会发现,其实时间是我们无法掌控和管理的。
 
对于时间管理这个概念,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误的理解。
 
什么叫管理?
 
大量的、混乱的东西才需要管理,可是时间不是大量的,每个人每天只有24小时;也不是混乱的,一天的时间不会理会任何人,只是自顾自地安静走动。
 
时间不会因为你对他的管理,就走得快一点或者慢一点,它不受任何因素影响,用自己的方式独自运行着。
 
我们无法管控自己的时间,我们唯一可以管控的只能是自己。
 
更进一步说,我们能管理的只有自己的注意力,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,结果就在什么地方。

 

 
 03  让书再薄一点 
 
一本书通常有几十万字,但这些大量的文字并不都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,关键性的内容已经帮你放在目录里了。
 
一本书之所写那么多字,很多时候是为了把一个观点说的让读者更好理解,也就是有很多解释性内容。
 
在学习的过程中,需要做的是把那些重要概念提取出来,理解并能达到用自己的话复述的程度,剩下的解释性语言其实是可以略看的。
 
 04  怎么解决拖延症的问题 
 
我的方法就是马上开始,什么都不要管。
 
如果你要看书,马上拿书出来,直接就开始看。
 
不要去搞什么隆重的仪式感,比如换上一身干净衣服或者点上一炷香这些。你准备这些仪式的过程中,每一分钟都可能导致注意力被分散。
 
想象一下:
 
你想点上一炷香,这个时候发现打火机找不着了,在找打火机的过程中,翻出了自己初中时的一本日记本。
 
你随便打开日记本其中一页,想起了原来当初还暗恋过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。
 
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,于是你打开手机,找到以前的班级群,开始向各个同学打听那个女生的下落。
 
好不容易找到和她一个班的同学,结果被那个哥们调侃了一番:哟,看不出你这家伙,还有这一出啊?
 
于是你们开始闲聊起来,两个小时过去了……
 
你猛地惊醒……我刚才要干什么来着?看书的事情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了。
 
类似这样的场景,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。
 
所以我的建议是:
 
如果你的自控力比较差,那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就直接开始,什么都别想,这绝对是解决拖延症最好的方法了。
 

 

 

 

02

关于学习方法

这里有6个建议

 

 

 01  如何提高注意力 

 

在开始学习之前,一定要把手机能放多远放多远,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自控力。

 

如果你把手机放在旁边充电,或者是放在随手够得着的地方,那接下来大概率会发生的情况是:

 

每隔几分钟,你就会被手机弹出的微信消息或者APP通知打断一次,甚至哪怕是在没有消息的情况下,你都会不自觉地去摆弄手机,这对于我们想营造心流的学习过程简直就是一个灾难。

 

这种时候再多的学习计划或者学习方法,在手机面前都是完全无效的。不去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,再多的学习方法都是镜中花水中月。

 

提高注意力,需要搞定两个因素:

 

第一点,学习环境。

 

舍友打游戏的大呼小叫、抖音小姐姐的歌曲播放……这些外界干扰都会让你的学习计划被打乱。

 

如果你没有非常强大的专注能力,请至少到安静一点的地方学习。

 

第二点,断舍离。

 

学习过程中,不要在书桌上放置任何会吸引注意力的东西,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全部收走。

 

 02  混合学习 

 

在学习过程中,集中精力两个小时学同一学科,跟同样的总体时间学不同的知识,产生的效果可能非常不一样。

 

在《如何学习》这本书里,作者通过实验得出一个结论:

 

数理化这种学科,在解题时需要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点,面对不同的题型,需要不同的解题思路。在不同的题型之间进行交互练习,会更有助于强化在不同题型和解题思路之间相匹配的能力。

 

这个道理很好理解,比如健身的时候,你今天的训练目的是练胸,但是不可能一两个小时全部做训练胸部力量的器械。中间也会混杂着一些训练耐力的练习,来保证胸部肌肉有一个恢复时间。

 

对不同学科不同主题内容的切换,保证的是让大脑有相应的休息时间,从而提高学习效率。

 

 03  用是最好的学 

 

不管学到了什么,把学到的东西进行输出。

 

比如你今天看完了一本关于写作的书,尝试把这本书的内容讲给另外一个人听。如果你发现自己讲不清楚,那就仔细想想到底是哪个地方没有看懂,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去看。

 

如果是学了一个新的操作技能,立马用这个技能去做一个练习。

 

如果学习了大量理论知识,最好是能够用思维导图把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整理不出来,大概率很快就会忘记。

 

千万不要觉得听懂了就是学会了。这中间的的差别可能是你家下水道和长江、亚马逊河的区别。

 

 

 04  刻意练习 

 

刻意练习的本质,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。

 

心理表征,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、某个观点、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,或具体或抽象。

 

什么意思?

 

拿设计行业来举一个例子。

 

一位应聘者带着自己的作品去面试,面试官看到作品就大概能知道他的设计水平。

 

但如果是把同样的作品给一个新手或者外行看,他可能连作品里的设计技法都不知道是如何实现的,更不用说设计背后的思路。

 

同样一件事情,高手所能看到的比我们看到的多得多。懂的人能够看到一片森林,而其他人只能看到一棵树。

 

这里面的差距,就是心理表征的差距。高手在自己的领域里,建立的心理表征比普通人多很多。

 

那心理表征是怎么来的呢?这就得说回刻意练习了。

 

注意这里说的是「刻意练习」,不包括一些毫无目的的练习,那叫伪勤奋练习。

 

刻意练习的核心,主要有以下4点:

 

第一,只在「学习区」练习。

 

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3个区域:

 

最内一层是「舒适区」,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技能;最外一层是「恐慌区」,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;二者之间是「学习区」,是最适合我们现在学习的技能。

 

长久待在舒适区里,人会停滞不前;贸然进入「恐慌区」,人会过度焦虑;最好的学习,是只在「学习区」练习。

 

第二,把要掌握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,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。

 

很多人所熟知的「刻意练习」,核心就在这一步:重复。

 

重复的目的是为了让一项技能“长”在身上,想要达成这个效果,需要把一项技能拆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,每次都有明确的目标,各个击破。

 

第三,在整个过程中,要随时能够获得有效反馈。

 

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,在某种程度上,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,而人身处其中,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错误。

 

所以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,最好能有一个“老师”的角色,可以随时给你反馈。

 

反馈者不见得比你水平高,关键是他们不是你,就能从你看不到的角度看你。

 

第四,过程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。

 

这一点前面讲过了,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学习,效果往往微乎其微,能够特别专注地干一件事才是高手的选择。

 

 05  框架化思维 

 

互联网兴起以后,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信息不足的问题,而是信息过载的问题。

 

比如说你想要了解新媒体这个行业,去搜索「新媒体」这个关键词,结果弹出来3000万条搜索结果。

 

这些信息即便你24小时不眠不休,估计也一辈子看不完。即使看完了,这么多条信息里,真正对你有用的信息也相当有限。

 

这其实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局面,在吸收信息时是杂乱无章的。

 

但是如果你用「框架化思维」的话,就可以通过专业的框架来筛选信息,避免过多无效信息的干扰。

 

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做:

 

第一,搭建框架;

第二,优化框架;

第三,填充框架。

 

做这些步骤,最好的软件就是思维导图。

 

搭建框架,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开始的话,先用万能模板3W原则来吧。即What(是什么)、Why(为什么)、How(怎么做),这个是我百试百灵的方法。

 

优化框架,框架搭好了以后算有了一个基本结构,剩下需要做的就是在搭建好的框架基础上开始优化。

 

填充框架,框架优化完毕后,就可以开始往里放入血肉了,也就是内容部分,这个时候其实是收集资料和大量阅读的过程。

 

 06  直奔结果 

 

如果你想吃干锅田鸡,为什么非得从养蝌蚪开始?

 

很多人学习的目的,不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吗?或者考试拿高分,或者拿到你想要的证书。

 

你去学吉他,可能就是为了能在年会上看似无意地演奏一曲暗恋女生喜欢的歌曲,然后看见她崇拜的表情。

 

如果这个就是你学吉他的目标,那直接学那首她喜欢的歌曲就行,而不是从五线谱开始。

 

可能有人会想这样能学会吗?

 

虽然这样做给人的感觉好像空中楼阁,但是会给人以强大的精神鼓舞,总比直接放弃要好(相信我,如果从吉他指法开始学起,很多人是撑不到开始学歌的那一天的)。

 

因为你学这首歌的目标是为了让暗恋的女生开心,你学得越好,追到那个女孩的可能性越大,这会极大地激发你的学习热情。

 

不管最后有没有追到你喜欢的女孩,这种学会的感觉都会刺激你去更系统的学习吉他,这个时候空中楼阁的隐患是否还会存在呢?

 

所以,这就是我给你的最后一个建议:想达到什么目的,直接就从那个地方开始学,直接奔向目的地。

 
到这里核心内容就结束啦,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价值,欢迎分享给更多朋友~
 

文中配图来自《百万美元宝贝》。

 

者:吕逸少(ID:free1167)

文章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lnHbpR7LttOj6MCoXRj4AQ

2021年12月25日

行业资讯